|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奥林匹克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归纳起来,它应该包括:进取精神、超越意识、团队思想、公平原则、艺术追求、科学理念。从“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奥林匹克理想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对人类、对由人类组成的社会所寄予的美好愿望。
1 “奥林匹克人”理念渊源
十九世纪末,顾拜旦提出了创办现代奥林匹克的倡议,从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基于“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一思想, 并着力于将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将体育纳入一般教育,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的教育学本质。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一个完善的人。”《奥林匹克宪章》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 从而明确地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表述为一种人生哲学。
2 国外大学体育对培养 “奥林匹克人”的不同诠释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里,大学体育教学、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日本、俄罗斯,无论他们表现出来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复杂多元化,但是,异曲同工,他们都是在提倡“奥林匹克精神”、塑造“奥林匹克人”的道路上努力摸索着前进。他们的先进思想与宝贵
经验,就是对“奥林匹克人”的详细诠释,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1体育的乐园——美国的大学体育
进步教育主义学者强调把学生的兴趣、需要、接受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主张课程必须适应学生,而不是要学生去跟着课程调整自己,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兴趣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动机。受到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影响,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把“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最重要的原则。美国高校将体育课程的健身功能放在首位,并不断增加项目设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体育课的类型基本可以划分为健身类项目、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水上项目、舞蹈项目、拳术项目、户外项目、体操和其他项目。
2.2体育的自习室——德国的大学体育
受到来自英国体育理念的影响,德国人逐渐相信,既然“对生命、自由和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与义务”,那么,享受生命与选择自由便是体育的根本宗旨。德国大学体育的目的是满足全体学生和工作管理人员各种体育锻炼和享受自由体育的愿望和需要。这些大学的体育机构一般称为体育科学研究所,类似于我国综合大学的体育部。体育科学研究所制订每学期的学校体育计划,如冬季学期计划、夏季学期计划、假期体育计划。计划中详细地介绍了学校体育训练的项目、内容、时间、地点和指导训练的教师情况。凡参加学校体育训练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时间及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咨询、报名、选择、参加运动的项目。体育科学研究所为所有参加学
校体育训练的人员提供体育场地设施和各运动项目的指导教师。所有锻炼者通过阅读学校体育计划,就可以全面了解学校体育中设置的各运动项目。因为计划中对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选择运动项目时一目了然。就像在一个自习室,锻炼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有指导老师陪伴。
2.3体育的民族——日本的大学体育
从古至今,日本国人就非常重视献身精神,推崇顽强搏杀的价值观,因此,在大学体育教育领域,他们始终都把人体发展和人格形成当作体育的主要任务,将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这本质上就体现了一种培养“奥林匹克精神”的主旨。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人注重与时俱进,不断修改自身的体育教育大纲,适应时代的需要。自1947年日本制定体育教学大纲概要开始,他们就相继对大纲进行了五次修订。从一开始的“武士道体育”,慢慢变得全球化,日本人开始学习美国人的儿童中心论做法,然后又是生涯体育、快乐体育……。时至今日,日本体育教育框架已经非常成熟,尤其是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创造性。
2.4 体育的研究所——俄罗斯大学的体育
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在体育竞技场上异军突起,成为了国际体育大军中一支强大的力量。但是,在重视竞技体育的同时,他们开始变得倚轻倚重,“扬竞抑众”,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仅锁定在一块
块奖牌上,其结果是“人民的体质正在不断恶化,身体能力大幅降低,心理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变化”。在经历了国内舆论的尖锐批评之后,学者们开始深刻反思,继而兴起了健康理论的研究热潮。N•B•达维多夫斯基提出倡导建立“健康理论”,以修正“关注疾病而不是关注健康”的医学谬论,提出要在现代医学中加入更多严整的综合性概念,而不是分析,更不是分割成诸多像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神经学等狭窄的门类。
3 “奥林匹克人”要求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启发
“全球化”已成为一种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以人为本,关注健康”则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奥林匹克人”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被提出来的。为了培养我们期望中的“奥林匹克人”,我国的高校体育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去努力。
3.1 树立学生“奥林匹克人”体育价值观取向
首先,大学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定型阶段,它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正确把握大学体育教育的价值导向,对于塑造理想的社会环境、完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创造人的美好生活和正确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身体素质锻炼的方式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懂得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树立锻炼身体的科学理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身体素质锻炼才具有更佳的效果
其次,是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终身体育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社会,个人所需要的不仅是学校教育,还需要终身教育。对每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是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作后盾,那任何事情都是空谈。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必须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定位和作用的正确发挥。
3.2 实现教学项目多样化,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资料显示,在国外,凡是先进的大学,普遍重视体育项目多样化建设。例如,美国圣荷塞州立大学现开设的每类项目中内容就非常丰富,初步测算总量多达39项,这种划分项目的方法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借鉴意义。而在我国,通常所说的健美操就是徒手的“操化”动作,每位教师教授的是同一套操。长此以往,本来充满生命力的项目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形式多样的体育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踊跃参与,同时也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展现教师的个性和魅力。遍布全国的体育项目非常多,但是众高校“各自为政”,功利主义色彩明显,只注重发展当地流行的体育项目,或者当地比较容易开展的项目,或者是该校的优势项目……对于其他的项目一概不理。因此,我们既要从国情出发,考虑现实的教学条件,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多开设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3.3 提升哲学视角,体现理性与情感的融合
可以说,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种种活动都离不开生理和心理活动的限制、都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过程。因此, 对于大学体育教育的认识, 必须以自然科学方法为保证, 强调教育过程的科学化、工具化、普遍化、技术化, 探寻体育教育过程中, 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技能之间、运动负荷、强度之表面数据与学生生理生化变化之内部数据等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的主要概
念是“变量”、“操作”、“信度”、“效度”、“假设”、“统计”、“实验”等。
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将大学体育教育视为纯理性的物质活动,而更应该主要是一种人的生命活动。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受理性法则的支配,还体现创造性、随意性、偶然性, 是一种在学生自觉意识支配下的主动行为的过程。必须以人文学科方法论为指导, 重在对教育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或体验。在整个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推崇艺术化、人格化、民族化、伦理化。研究的主要概念是“意义”、“内省”、“理解”、“移情”、“直觉”、“历史感”等。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大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自由活动为主导, 重视学生内在精神的陶冶, 以发现学生个性为首要目标, 而不仅仅是重视训练。
3.4 另辟筹资蹊径,为创新铺垫财力后盾
“创新”作为一种口号,已经被喊了很多年了。可是,如何创新,以及如何确保创新的效果却始终被忽视。其中,重头之重便在于对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目前, 我国的体育院校在保证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物质需要方面还没有一套可行的制度, 因而出现了学生有着强烈的研究探索的愿望和具体的研究方案, 但是, 到实际进行研究时因为没有物质条件,结果被限制住了。虽有好想法, 但不能实行, 只能坐而空叹, 无可奈何。在这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 以课题资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活动。就像浙江大学启动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 分别由教务处和团委负责实施, 对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资助,以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体做法是由学生提出课题申请, 经有关专家评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由学生自主开展科研活动, 学校定期进行检查, 以保障学生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