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文章正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态研究

作者 :文/余方镇更新时间:2012-11-13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发展态势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产业人口构成中的主体,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62.3%。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测算出我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2亿人左右。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从事农业生产,中国种植业只需4,000-5,000万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增加到3.5亿人。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并逐渐演化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层次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动态
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性。第一阶段(1978-1983):改革开放先由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劳动力剩余处于隐性状态。第二阶段(1984-1987):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进一步放宽,一大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应运而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营动力,这一阶段是劳动力转移高速增长阶段。第三阶段(1988-1990):由于国家提出整顿经济秩序和环境方略、压缩基建规模、控制乡镇企业贷款,使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缩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低潮”。第四阶段(1991-1993):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事业更加汹涌澎湃,大规模的“民工潮”不断涌向城市。第五阶段(1994-1996):由于农产品提价调动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对平稳,增幅不大。第六阶段(1997-2003):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民工潮”再起。2004年“三农”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在城务工的农民子弟入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平稳增加。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转移的总量将不断增加,移入地区将发生明显变化,转移的类型也将由“民工型”转向“移民型”。
 根据中科院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1世纪前半叶达到高峰,总数达14.54-15.81亿人。在达到峰值之前,农村剩作劳动力每年净增1,000多万人。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将不断增加,人均占有的农业资源会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效率会极大的提高。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国还会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中游离出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非农业领域寻找出路,
 进入21世纪后,东部企业普遍换代升级,产品技术含量大幅提升,所需高素质技术工人增加,而普通工人减少。被东部淘汰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将逐步向中西部扩散转移,原来大量拥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发达经济带的“民工潮”会逐步降温。由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被当地的二、三产业吸纳。
 化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问题在于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部经济带的崛起,特别是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到城镇就业定居,由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 三、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 (一)城市软硬件环境弹性空间小,接纳能力有限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空间有了很大拓展,但大部分城市都是在旧城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的,城市的基础设施仍然处于欠发达水平,大部分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都在超负荷运行。城市的硬件环境挖潜空间很小,接纳能力十分有限。从软环境看,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逐渐消亡,大量下岗职工等待安置,城市每年新增劳动力需要消化。另外,每年1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选择在城市就业。城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空间十分有限且大多是阶段性、临时性、体力型工作。如果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势必造成城市社会治安、经济秩序混乱,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短缺,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
 (二) 素质低、观念旧,难以适应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 目前,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依然存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儿童失学率达到6.78%。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市人口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占总人口的1.36%,且主要集中在城镇;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占总人口的7%;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36.5%;剩余的55.14%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或是文盲,主要是农业人口。由于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难以适应第二、第三产业中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只能选择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主要从事“脏累差”的体力活。
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大多心态保守,对新生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不易接受,安于一成不变的生活,稳定守旧,缺乏时间观念,受传统伦理习惯约束,法制观念淡漠。长期的乡村生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乡村文化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越来越处于主导状态,接纳、融合而博采众长、高效快捷,对社会行为的调控带有明显的优越性。乡村文化观念落后、封闭、固化、狭隘的特性及愚昧的认识、冥顽的习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融入城市社会。
 (三)制度因素限制,转移仍有阻碍
 由于制度性障碍的存在,我国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问题上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政策。1983年以前是控制流动,1984-1988年才开始允许流动,1989-1991年是控制盲目流动,1992-2002年是规范流动,2003年以后鼓励引导流动。在国家逐步放松控制的过程中,其动力源是农业劳动力流动自下而上的力量大于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政府的政策是迫于现实的压力而逐渐放松对劳动力流动的控制。目前,尽管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但阻碍流动的制度因素并没有完全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增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并且农村劳动力进城后,无法得到合法的身份,就业受到多种限制和歧视。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未把农村纳入其中,土地成了农民生存和失业保障。农民不肯放弃土地的承包权,流动于城乡之间,就不能真正实现向城市的转移。
 (四)受加入WTO影响,近期转移将受冲击
 加入WTO以后,一方面我国企业不仅同本国同行竞争,更主要的还要同国外的同类企业竞争,这就迫使我国的企业不仅要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更主要的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长期看来这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但从近期看,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势必要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 另一方面,为应对WTO冲击,国内有关行业、企业必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转变,这一过程必然带来大量的裁员。中西部地区传统工业及农业受到冲击,也会减少就业岗位。预计这几方面的因素将使城镇失业人员比过去有两三成的增加,城市吸收农民工的大门也开始逐渐变窄。
 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
 (一)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下,高素质的劳动力比较缺乏,现在比较流行的“民工荒”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症结所在就是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低下,难以胜任就业岗位。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 (二)发展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基础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开展下去,但一些技术性、技能性的工作须受过专业培训后才能掌握。在“民工荒”事件中,广东省的确缺少一些工人,但缺少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从而出现了“珠三角地区6,000元月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情况。“民工荒”的惊呼之下,掩盖不了“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的事实,真正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等高素质工人。所以,只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民工的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一个好的前程。
 (三)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公民的自由居住和迁徙权得不到法律的保证,农民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为了让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应尽快做到:①打破农业、非农业户口管理的二元结构,按照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使户口只具有统计学意义。②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的综合承受能力,最终实现户口自由迁移。③逐步剥离各有关部门附加在户口管理上的诸多行政管理职能,弱化户籍背后的利益关系。恢复户口管理作为民事登记的基本社会职能。
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第三产业
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具有明显的生产要素聚集作用,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我国城市化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滞后于我国工业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建设小城镇,完善我国城市体系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潜在空间巨大,而且第三产业装备水平和工资水平低,同等数额的投资可以提供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适合我国劳动力素质的现状特点;就业稳定性强,受冲击和影响小。我们应使第三产业迅速而健康地发展起来,走出一条投资少、吸纳农业劳动力数量多的道路。
 (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 农业产业化能优化、提升农村经济结构,为广大农民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能使农业生产逐步形成合理规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将逐步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劳动力相应动态地在经济空间和自然空间中趋优配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在这个基础上合理转移;能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迅速提高,为农业劳动力的科学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使农业剩余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劳动岗位。
此文为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SKL—2005—731)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地理系)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浅谈施工现场安全培训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
 浅析绿色酒店创建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核电工程总承包企业供应商...
 浅谈国有制造企业采购业务...
 金融企业营销
 企业非正式群体管理
 协同JAC计划的订单处理...
 组织结构扁平化下的人才集...
 基于DEMATEL方法员...
 收费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应用...
 中国房地产行业综合景气指...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关系
 浅谈应急物流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浅谈施工现场安全培训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
 核电工程总承包企业供应商...
 浅谈国有制造企业采购业务...
 企业非正式群体管理
 协同JAC计划的订单处理...
 组织结构扁平化下的人才集...
 基于DEMATEL方法员...
 收费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应用...
 中国房地产行业综合景气指...
 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关系
 浅谈应急物流
 浅谈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
 浅析工程招投标不正当竞争...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