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公安县港关小学课 题 组
李向群(1978.9——1998.8),海南琼山市人,1996年12月参军,系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1998年8月5日随部队开赴荆州防洪抢险,14日入党,21日在抢险中因疲劳过度四次晕倒在大堤上,经抢救无效,22日10时10分壮烈牺牲。中央军委授予其“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分别题词,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艰苦奋斗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李向群格言》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海南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富民政策、大特区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使李向群家走上了富裕之路。父亲李德清从1983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靠勤俭持家,积攒了百万元资产。因初中考试前的一场疟疾,李向群以两分之差没能考上琼山市重点中学,时值家中经商缺少人手,李向群随父亲当起了“小老板”。
家中生意越做越红火,李向群的想法也越来越多。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一个人怎么活才有意义?沉甸甸的思索使他多了份凝重和责任,也多了份焦躁,他越来越不甘心泡在“商海”里赚钱。从琼崖老战士的足迹中、娘子军老妈妈的壮举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追求。1995年11月,在父亲的支持下,李向群报名应征,尽管在体检前一口气喝下三瓶矿泉水,但体重仍未能达到标准。为了体检合格,李向群从此把生意搁在一边,参加民兵训练。1996年12月,李向群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绿军装,走上了一条责任与荣誉、奉献与牺牲的道路。
当兵要当个明白兵,首先要弄懂自己该想什么,该干什么,怎样干得更好。农民种好地,工人上好班,军人习好武,天经地义,如果只把它当作就业的跳板,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军人。
——《李向群格言》
告别南渡江畔的父老,来到相思河畔的军营。李向群所在部队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塔山守备英雄团”。英雄部队对瘦弱的李向群来说,并不仅仅意味着荣誉。在新兵训练一月后的测试中,五个训练课目就有三个不及格,这给充满理想、生性好奇的李向群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常常仰望繁星闪闪的星空发呆,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当兵的料。
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李向群很快消除苦闷振作起来。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训练计划表”,并严格地按计划要求自己。为了突破5公里越野,他用白布缝制了两个沙袋,绑在脚上进行负重训练;为了练耐力,他每天到距连队两公里远的山坡上进行爬山冲刺;为了突破投弹关,每天午饭后他多次找训练尖子请教投弹要领……新兵训练结束时,他五个科目考核总分居全营第一,1997年7月在团里进行的军事训练等级评定中,当兵才半年的李向群被评为“训练尖子”,年终又被评为优秀士兵,实现了由“富家子弟”到“训练尖子”的跨越。
作为一名军人,李向群明白,现代战争是高科技的较量,要熟练地掌握军事技能,必须具备一定的高科技知识。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不自卑、不气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乐趣,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第一需要,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参加了团部组织的高中文化补习班,报名参加了西南两用人才培训中心法律函授班……
现代社会,谁也离不开谁,你关心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关心自己。人人爱我,前提是我爱人人。
——《李向群格言》
在部队,帮助战友是李向群最大的乐趣。班里战友的家庭和个人情况,李向群都记在本子上,装在心里。新战士代勇刚夜间射击练习总是瞄不准,急得直掉泪,李向群买来打火机手把手地教他练瞄准,打火机烧坏了两个,手指烫起了火泡,李向群都不肯放弃,直到小代成绩合格;兄弟连队排长李吉清家里遭灾,他一次捐出400元……苦与累的时候,他总会给你带来笑声,战友们如是说。
李向群不仅视战友如兄弟,对群众更是一往情深。1998年3月,部队在湖南沅陵施工,一天晚上,驻地一农户突然浓烟滚起,原来是失火了,被惊醒的李向群往冷水里一滚,就冲进火海,从烈火中救出房东李大爷和小孩,而他的头发、眉毛却全都烧焦了,皮肤烫起了13个水泡,迷彩服也烧掉了一截。他看到驻地十几个小学生上下学要从冰冷的河水中淌过,就每天背孩子们过河,孩子们亲切地叫他“渡船叔叔”……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就是一个有价值的革命军人。
——《李向群格言》
1998年6月,回家探亲的李向群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部队驻地桂林漓江的水位持续上涨,他估计部队可能要参加抗洪抢险,军人的职责使李向群决定提前回队。
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匆匆赶回连队,24日部队奉命坚守青狮潭水库,经过官兵们两天两夜的共同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抢险任务。
位于荆江北岸的荆江大堤,全长182公里,保护着江汉平原800万亩耕地,500万人口以及荆州、潜江、武汉等主要城市和江汉油田的防洪安全。8月6日,长江第四次洪峰在宜昌以每秒5.5万立方米的流量直逼荆江,荆江大堤全线进入紧急状态。
8月7日凌晨4时,李向群随部队到达湖北沙市,参加长江干堤第一次抗洪抢险。中午,来不及吃饭的官兵转战弥市镇,奔赴荆江干堤马浩段抢险。火辣辣的太阳下,气温高达40℃,两个半小时下来,浑身湿透、气喘吁吁的李向群连续扛包50多趟,是全营扛包最多的战士。
8日晚11时,为了做好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的准备,九连决定以党员、干部为主成立突击队,李向群一心想加入突击队,可自己只是一名才入伍二十个月的新兵,他在会议室门口徘徊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会议室的门,恳求组织批准自己加入突击队。根据李向群一贯的表现和他强烈的要求,全体参会同志一致同意了他的请求。
8月13日10时25分,长江第五次洪峰抵达沙市,水位再度暴涨,弥市太平口幸福闸发生大面积散浸,需要下水查堵渗水洞,向群随部队赶到现场,只见江面弯多水急,漩涡不断,稍有不慎将危及生命,连长正在考虑合适人选,李向群拔开人群,未等连长答应,便一个猛子扎入水中,由于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向群被水冲到10米多远的地方,连长急令用背包带把6只沙包捆在一起,放入水中,向群抢过背包绳,抱着沙包又沉入水中,在下沉过程中,向群右脚踝关节被闸门划开一道2.5cm长的口子,他全然不顾,手脚并用,终于找到闸门渗水的准确位置……
由于李向群抢险最勇敢,抗洪最积极,护堤最顽强,8月14日,团部决定吸收向群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抵达荆江,沙市水位创历史最高记录,荆江大堤告急!整个荆沙水系告急!为保护荆江大堤的安全,公安县分洪在即,此时分洪区下游的南平大垸危机四伏,近2.2公里堤段洪水漫堤,南平11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来不及扒口饭的战士们又火速向南平挺进,李向群和战友们冒着暴雨投入到筑堤护坝的战斗这中……
8月17日上午,在南平天兴堤段抢险的李向群感到阵阵头晕眼花,营卫生员要求向群休息治疗,向群连连摇摇头,并要求这一位一起参加过函授学习的卫生员给自己保密。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总觉得昏沉沉的,这时天兴堤段又出现了重大险情,李向群马上振作起来,迅速准备器材,同战友们一起冲向大堤。途中李向群感到头痛特别厉害,为了减轻疼痛,他用一根带子扎在头上……渐渐地他晕倒在大堤上。
8月21日,南平中豆刂 堤段出现重大险情,大堤堤基塌陷,出现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洪水已淹没部分堤段,溃堤的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塔山守备英雄团”官兵全部赶到险段奋力抢险,泥泞的大堤上,满是肩扛手提、来回穿梭抢运沙包的官兵们。突然有人发现李向群也在抢险的队伍里。指导员急了,命令他立即退出,可李向群坚持不下堤,指导员只好让一名战士专门看着李向群,但等战士视线一移开,他又扛着沙袋飞跑。下午十时左右,李向群第三次偷偷地溜到了现场,同战友们一起填装沙土,搬运沙包,一包、二包、三包……李向群每扛一包双腿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每迈一步,都要使出浑身的劲,他咬紧牙关,眉头紧锁,努力控制自己,坚持不倒下,坚持、坚持、再坚持……当他扛到20多包时,终因极度虚弱疲劳,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再也没有醒来……
清清的南渡江,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静静的相思河,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滚滚的长江水,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是从海南特区走来的优秀青年。
他是从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走来的优秀士兵。
他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骄傲和旗帜。
他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