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公安县南平镇天兴初级中学 胡章一
党的十六中全会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学生及家长满意的学校。农村中学要想达到这一至高的境界,只有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特色立校,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明确办学目标,坚持贫困助学
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初级中学,仅周边地区的城填中学就有5所,学校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我校1990年恢复办学,办学时间不长,生源是镇初中拔尖招生后留下来的,教学质量难敌城镇中学,升学率也难以与之相比。如果甘居人后,学校就难以生存。靠什么来确定我们的竞争优势,发展学校呢?我们想了不少“点子”,使了不少苦法,虽有成效,但起色不大。参加了校长培训期间,我就在研究这个问题。考查了一些知名学校,我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特征:特色立校,管理兴校。
1995年,我召开了一次学生及家长座谈会,他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家庭困难,无钱上学;二是学习困难,无一技之长。这些情况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分析本地本校实际,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全面发展,不多收学生一分钱,不浪费农家一颗苗的办学目标。
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改革就能够大刀阔斧了。
面向全体学,培养好一个学。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数学生流失是学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和动力而辍学的。我从改变教师的工作作风和教学方法入手,树立“一切服务学生”的思想,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后进生,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以情感感人,对那些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照看的孩子,学校分包到人,管吃管住,管教育,学校的亲和力消除了学生因学习跟不上或困性格不合群而辍学的现象。
实施贫困助学,撑起一片蓝天。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加之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每到一开学,有近一半的学生因没钱而不能上学报名,有的寄宿生连基本的生活费也拿不出。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贫困助学方法,首先是信用担保,对一时无钱的学生,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用工资担保,农副产品上市后,分期付款;再次,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特困生给予减免和捐助。学校还采取了以物抵费,以工代费的办法帮助贫困生。学校的小型维修、杂工都安排学生家长来做,把特困户定为学校食堂蔬菜供应点。家长卖菜、卖柴、卖农产品给学校,多渠道扶贫帮助,许多贫困生通过这些方式资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还考上了重点高中。公安电视台《孱陵时空》,荆州电视台《江汉风》,《荆州日报》都对我校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报道。
服务“三农”,走“普、职、成”三教结合的办学之路
农村孩子考入高中升入大学的毕竟是少数,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只有外出打工或回乡入农。以我校为例,每年虽有一些学生考入了高中,但却有50%——60%的初中毕业生回到了农村务农。这些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无农业生产种田技术,要么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要么外出务工,没有专业技术,绝大部分打工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一技之长的打工者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和创业本领。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如果不顾农村现实需求和自身师资力量,一味追求生学率,过分宣扬以升学人数多少论英雄的做法,必然会扼杀许多学生独特个性,也会使学校发展陷入死胡同,服务“三农”也就成了空话。几年来,我校大胆改革,探索村校共建模式,走一校办多校的办学思路,学校更有了生机和活力。
首先,学校与农技、畜牧等涉农部门联会,因地制宜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引导学生爱农学农,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办“新、奇、特”种植,养殖培训和农产品粮油加工转化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爪、蔬、果苗栽培技术,淡水养殖。学校平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服务“三农”内容,如:化学中的土壤成份分析;化肥农药;生物中的品种优育;数学中的生产统计、效益核算等。学生能现学现用,兴趣很高。
其次,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方便农民,如收集致富信息,编印农技资料、复制农技光盘、提供场所、提供后勤服务,协助各村开展成人技术培训。
我镇向阳村要进行优质棉的育种培训,许多农户有顾虑。我校协助村组和农技人员编写宣传手册,节假日下村进行科技宣传,晚上把电教设备搬到夜校,让农民观看科教片,学习致富经。为下乡辅导的农技员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号召在校学生利用假日开展社会实践,写观察日记。学校的参与,使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科技兴农的氛围。新的育种技术在向阳村得到了推广,并取得了成功,农民收入增加了。今年该村又和学校磋商,将继续开展农业技术的培训。我校立足农村,情系“三农”,促进了农村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