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政治论文-->社会主义-->文章正文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作者 :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12-11-12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严 武 斌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具有中部特色内生型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剖析了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一体化对策建议,对武汉城市经济圈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武汉城市圈 区域经济 综合改革试点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在100km半径内的城市群落,包括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总面积达5.8万km2,人口3 100万,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2006年,武汉城市圈以全省31.2%的土地,承载了全省51%以上的人口,提供全省近61.3%的GDP,52.1%的地方财政收入,54.7%的固定资产投资,63.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
如今,武汉城市圈终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案,挤进第四批“新特区”的梯队。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切实克服体制造成的区域分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扶植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加快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城市一体化;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结构一体化;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武汉城市圈对湖北省、对中部地区的带动示范作用,努力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已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任务。
1 武汉城市经济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发展不平衡
武汉城市圈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其开放开发的步伐参差不齐(见表1),其中武汉、黄石是湖北省内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原因在于武汉处于国内大陆腹地中心“九省通衢”之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金三角”(武汉—香港—上海,武汉—北京—上海)的关键交汇点和重要经济支点,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石是湖北省发展基础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天门、仙桃、潜江、鄂州四市处于中游水平,孝感处于一般水平,咸宁、黄冈由于山区、老区多,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1.2 中心城市功能不足,经济辐射影响力小
作为核心城市的武汉,其经济总量偏低,采用AHP和主成分相结合法对我国大陆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35个)分别按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社会政治及服务环境方面37个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武汉的综合分析标准值为25.16(满分100),居15位,其前面依次为深圳100、上海69.78、广州57.47、南京37.40、厦门36.59、北京35.84、大连35.58、宁波33.81、海口32.25、天津31.25、杭州29.91、青岛28.83、福州27.38、昆明26.02,在分要素中得分依次为46.14居第10位、26.37居第13位、24.35居第14位、40.57居第23位。
2.3 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投资结构欠合理
武汉城市经济圈内整体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大型企业集团少,难以产生拉动效应;同时,各城市产业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产业链条短、断裂现象严重;投资结构也不甚合理,武汉的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在钢铁方面,而高新技术、环保和医药等支柱产业投资不足。
2.4 统一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武汉城市经济圈在消费品市场上发展良好,但在资本品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方面发展明显不足,影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企业的有效融资。
2 加快武汉经济圈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里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子,走有利于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是要解决发展的方法问题。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探索和实践,又是中国不断改进发展途径和模式,告别落后的发展模式,追求科学和进步的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意义非同小可。二是寻求和探索协调发展的路子,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实质上是要解决方向和目标问题。这是务实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因此,一切对策与建议的出发点也是建立在两型社会这个根本点之上。
2.1 扶植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
加快产业发展是武汉经济圈建设的核心。要加强规划,确定各市产业发展重点,集中资源,在经济圈内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名牌产品,壮大一批优势产业群,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推动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关于各城市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具体建议为:①武汉:光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以轿车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医药用保健品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华中地区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②黄石:农业以养殖业为主,工业重点抓好冶金、建材、机械、纺织、轻工5大传统产业的创新,以磁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型生物和医药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和节能产业。③鄂州:农业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绿色蔬菜食品,工业不断延伸钢材、服装、建材、食品等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④孝感:重点抓好汽车、盐磷化工、食品、建材四大产业,完成三江雷诺汽车的换型扩能,提高盐磷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⑤黄冈:第一产业以高科技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高科技重点发展网络软件、生态医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第三产业主要发展旅游业、信息业和商贸业。⑥咸宁:第一产业重点开发以桂花、楠竹为特色的花卉林业,工业突出轻工、纺织、机械、建材、冶金5大产业,第三产业以温泉、赤壁、九宫山三大品牌为依托,加快旅游业的建设。⑦仙桃:着力培植优质水产、蔬菜为重点的高效农业,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以电子信息、现代商贸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精毛纺和精细化工名牌。⑧潜江:农业重点开发名优特蔬菜和食用菌,工业重点发展制药、石油机械、有色金属加工和油盐化工。⑨天门:实施以棉花为主、多类别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首先需要基础设施一体化。要加快建设快速、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以现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为支撑,加快区域城市间的告诉公路建设,形成“三纵(京珠、阿深、随岳)、三横(沪蓉、杭兰、汉十和武汉至六安)、三线(仙洪赤、宁樟、阳逻至浠水)和其他高等级公路组成的骨架路网和干线路网。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天然河流的有利条件,实施航道治理工程,形成以长江、汉江为主通道,并沟通其他主要通航支流的城市圈航道网络。铁路重点完善现有干线,提高装备水平,通过对现有干线全面提速以及加快高速和客运专线的建设,形成大城市间的旅客快速运输系统,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第四大铁路路网中心。按区域性航空枢纽的要求进一步扩建天河机场,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密度,积极开辟国际航线,进一步提升武汉航空中心枢纽地位。
要加强加快建设信息网。跨越式发展邮电通信和信息网络,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构建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圈共同的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
2.3 加快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城市一体化
(1)建设和完善资本市场。着力培育武汉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的投资公司、商业银行、民资银行、股份公司,开展跨区融资业务,并向城市经济圈内所有企业、个人和公共部门提供金融服务。
(2)发展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整合经济圈人力资源,加快人才培训和交流,构筑人才资源共享平台,拓展周边城市劳动力资源在武汉的就业空间。
(3)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整合各城市产权交易市场,构建以武汉为中心,其他各市为分中心具有垂直关系的武汉城市经济圈统一的产权交易网,并扩大交易范围,为区域产业整合创造条件。
(4)发展一体化的技术市场。形成研究和开发网络,协同攻关关键性的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让及城市经济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4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结构一体化
(1)围绕建设“一核两翼两轴圈层”,构筑武汉城市经济圈空间布局结构。以武汉为核心,以“黄鄂黄”和“仙潜天”为两翼,以沪蓉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农田、山体、湖泊等对城市进行有机分隔的开敞空间为圈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以形成真正的“大武汉”。
(2)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工业化;要深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城市化。
(3)进一步撤并乡镇镇区和农村居民点,促进城乡空间布局集聚优化。按照省域城镇规划和武汉都市圈规划的指导原则,制定实施导向性政策,积极引导乡镇镇区和农村居民点撤并,促进城乡空间布局集聚优化。

参考文献
1 段娟,邓宏兵.武汉市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4)
2 武汉市人民政府课题组.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下)[J].长江论坛,2003(5)
3 余斌,李星明,曾菊新.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空间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9)
4 连玉明.中国城市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