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笔者执教初中历史多年,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1、历史论文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讲科举制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纷纷各抒己见。http://www.issncn.com/sort.aspx?strid=000100090018
2、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探究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初中学生除了应该学会系统的观察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运用计算机查询、检索、收集、存储、组织、总结、显示并解释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构建模型,还应该学会通过批判性和逻辑性思维建立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学习把数学运用在科学探究的各个方面,并认识到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进行不同的科学探究。由于初中学生实际能力的限制,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来选择历史内容进行探究。
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和互动探讨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历史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历史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有一位历史老师在提出探究性问题后,一次就给学生提供了10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占总时间的25%,效果也很明显。推荐阅读: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http://www.issncn.com/html/13328_1.htm
4、历史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题,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于如何。”可见,发明创造源于问题的质疑,成于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就能反映学生在创新学习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学生开始提出问题,有的比较肤浅,但有的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学完世界上古史后,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亚非四大发明古国都与大河有关,欧洲的文明与海洋有关,今天欧洲国家大都是先进国家,而亚非古国今天为什么这么落后呢?结论是大河文明不如海洋文明。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有待探究教师及时肯定了。学到“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课时,当教师讲到美国独立于1776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二百多年历史。有位学生马上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历史不长,为什么这样先进而发达?而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什么会如此落后呢?”世界近现代史学完后,我上了一堂提问题的专题课——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动脑筋,有的说:一战为什么在20世纪初爆发?美国为什么在战争结束时参加协国作战?有的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学生不得不认真阅读教材,动脑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历史教学任务便在探究中完成了。
5、把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已手头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探究服务,学生可以运用某些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手段。
6、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注重结果,但更应注重的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包括校本、社会资源、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这三大资源互相补充、合理利用,共同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供基础和保证。合理利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资源,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
|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