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 要:自2008年,“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他们的成长背景与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其身上独特的特征,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应从“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出发,以“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在强调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同时,辅之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多重教育主体角度入手,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形成新质教育合力,致力于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环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是新知识和未来科技的创造者。他们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青年,更离不开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自2008年,我国各大高校首次迎来第一批“90后”大学新生开始,“90后”大学生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90后”在一般语意范围中指整个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这一代的大学生在相对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下,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他们在价值观、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如何改进与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培养“90后”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我国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从“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特点、“90后”大学生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入手,探索增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及思想品德特点
环境,是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社会政治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融合与冲突明显、大众传媒兴起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同时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和学校环境的变化使得“90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大学生不同的特点。
1.1 “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多元,实用主义趋向明显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初见成效,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分层现象也已显现。西方文化的大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中国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90后”一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趋于理性化。一方面,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要求和利益的影响,他们更加的务实,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物,而不是关注抽象的哲学。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的坐而论道。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目标定位明显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当调查的“90后”大学生被问及“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设想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学生选择依次是白领(47%)、企业家(20.5%)、出国发展(15%)、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5%)。
1.2 “90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模糊、心理素质相对脆弱
20世级90年代,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冲突及融合明显。多重文化的影响,使得“90后”大学生在明辨是非、判断善恶美丑时常常举棋不定。他们善恶分明但有时又善恶不分,他们敢爱敢恨、果敢直接,有时却无法真正判断是非对错。同时,由于“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80%~85%的“90后”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充满着无限的自身优越感,并且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一切他们想知道的信息,这使得他们乐于表现自己,情感外显而张扬。但在他们早熟的身体与思维背面,时常在自我放纵的行为中透出稚嫩与冲动,时常会患得患失。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显得意志薄弱。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72.3%的“90后”新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一蹶不振;而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不强。
1.3 “90后“大学生的思想:早熟前卫、富有怀疑精神
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家庭教育环境相对民主自由,他们在思想上早熟、独立、不轻易趋同,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再加上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使得他们的思想更加早熟,对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追求自我,自信心强,不迷信权威,富有怀疑精神,自我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较强。同时,他们很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大都思想前卫。在对观念的接受方面,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意识。他们习惯于自己经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和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结论,而不是直接接受。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更愿意通过讨论的形式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形成新的观点,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1.4 “90后”大学生的行为:依赖网络,追逐时尚潮流
“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接触并一起成长。海量的信息通过音像、图文和其他网络语言,在网络上的多样化展现,符合他们快节奏生活方式,符合他们追求时尚的心理特征。在“90后”大学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他们用QQ进行沟通、在论坛上结交朋友、并在博客上进行超出我们想象的思想交流。他们认为在网上进行交流感觉自由自在,如果没有了电脑,心里就会有种特别空荡之感,如果没有了网络,甚至会觉得无所适从。而在现实中,他们变的寡言少语,不怎么愿意同父母、老师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大多特立独行,追逐时尚潮流。他们穿着各种所谓的流行服装,什么“露脐装”、“露背装”、“低胸装”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发型不断变换,“波波头”、“爆炸头”在高校校园里随处可见。
2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90后”大学生拥有着自身的特点,很难对其进行好坏优劣的价值判断,因为他们的思想品德特质是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是适应于国情与时代而存在的。但“90后”大学生身上的这些新的特质,必然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2.1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调控的主体。“90后”大学生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受到的来自西方文化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较大,具有着强烈的民主,平等意识,希望能够和老师进行平等对话,不喜欢高高在上的说教,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角色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教育者政治信念薄弱,缺乏责任心和耐心,相关专业背景学科知识不足,教学理念落后。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方法的总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教育者居高临下,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反应,缺少与学生沟通互动。然而“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希望自主表达意见,注重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多向沟通,更希望由教师引导,自己独立思考。
2.3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核心,也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价值取向多元,思想早熟和人生态度务实等特点,他们对道德说教和空洞的理论灌输不以为然,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课,他们要么反问质疑,要么充耳不闻,甚至干脆逃课。面对这种现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同时又必须因材施教,从“90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对他们热衷和关注的新事物、新现象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教育。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与新一代大学生的需要格格不入。虽然这些年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有所改动,但没有完全体现新的学术成果。
2.4 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认识与评价。它主要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怎样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根本标准在于实际的社会效果。 “9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教育客体,他们对自身的成长、发展有着新的要求。渴望自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有创新思维能力等等。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仍是单一的传统“四有”新人,缺乏新时代的新要求,没能全面涵盖“90后”大学生成才所应具备的各项素质要求。
3 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途径
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途径,应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出发,以“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为切入点,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辅之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的多重角度入手,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形成新质教育合力。
3.1 社会: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媒介环境、开放环境、竞争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使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加大,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动力功能、感染功能也在不断增强。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环境都将并存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说明提高高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社会必须履行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职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