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关键词:柴胡梅连汤;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疗法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笔者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柴胡梅连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依据《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江苏卫生厅1990版)中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本组32例,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65岁;男性23例,女性9例;其中单纯型29例,喘息型3例;急性发作期17例,慢性迁延期15例。本组病例均排除其他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其中8人未经任何治疗,其余均用过抗菌素及止咳化痰剂。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前胡各10g,胡黄连3g,乌梅5g,大贝母15g,桔梗6g,杏仁、陈皮、制半夏、炙紫菀、当归各10g,甘草6g。肺热甚,咳吐黄痰者加黄芩、鱼腥草;咳而气喘者加苏子、地龙;肺气不足,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干咳少痰者加玄参、麦冬。每日1剂,水煎服,14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
3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咳嗽及伴随症状控制,恢复到发作前状态为显效;咳嗽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者为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其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
4 典型病例
于某,女,57岁,干部,2005年10月10日诊。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秋冬季好发;1月前因受凉而发热咳嗽,经静滴青霉素而热退。咳嗽症状不减,曾服用数种止咳化痰药,效果不佳,遂来我科。诊见咳嗽阵作,咽痒则咳,咳甚则两胁引痛,咯痰黏稠、色淡黄、量少,口苦,胃纳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白,脉浮。证属外感风寒,肺失宣肃,郁而化热。治宜清肺化痰。处方:柴胡、前胡各10g,胡黄连3g,乌梅5 g,大贝母15g,桔梗6 g,杏仁、陈皮、制半夏、炙紫菀、当归各10g,黄芩10g,鱼腥草15g,甘草6 g。10剂后咳止,继以基本方加党参巩固疗效。
5 体 会
慢性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位在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肺属金,肝属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肺金不足,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金虚木侮”,肝肺同病。柴胡梅连汤出自《瑞竹堂经验方》,方用柴胡疏肝退热,和解少阳;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胡黄连清热除湿;乌梅敛肺止咳,生津止渴;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胃;贝母清热化痰;杏仁止咳平喘;紫菀化痰止咳;桔梗宣肺祛痰;当归补血活血,“主咳逆上气”,补中有通。现代药理认为:柴胡、胡黄连、乌梅、杏仁、当归、紫菀有抗菌作用;乌梅能抗过敏;柴胡、前胡、贝母、杏仁、桔梗、半夏、紫菀有祛痰镇咳平喘之功。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分清标本虚实,不能单独治肺。本方肝肺同治,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
|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