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福建省平和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 平和 363700)
摘 要:3-6岁幼儿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相应策略,以其为有关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策略。
一、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性
1、《幼儿园工作纲要》中规定: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目的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明确了幼儿园在幼儿礼仪培养方面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2、学前3-6岁幼儿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具有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优良行为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
3、学前3-6岁幼儿的礼仪行为养成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
二、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策略
1、幼儿教师和家长要身正为范,注重言传身教。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同样如此,在家庭里家长也应该一样的。
(1)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老师的影子。幼儿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因此,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中,老师要注重学习并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文明礼仪魅力。教师自己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影响孩子们,真正的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用语文明亲切。如:幼儿来园时主动和家长幼儿打招呼,幼儿打招呼要及时回礼,请幼儿帮忙对幼儿用请、谢谢等,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2)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处于“6+1”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孩子)的环境影响下,孩子已经很少看到家庭中那与人共处、与人分享、谦让他人、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氛围了。现在的孩子常见的就是以他为中心的家庭,也形成了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意识。在幼儿园中常常看到孩子相互争抢玩具、图书,不懂得回礼,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不明白怎样合作、分享。家庭中缺少了对孩子进行应有的文明礼仪教育,忽视了给孩子树立文明、灌输礼仪,不注意引导和随机教育。所以,对孩子进行礼仪的养成教育家长应该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因势利导,以理服人,对孩子进行礼节行为训练时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2、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应该渗透幼儿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里,将礼仪教育列入课程之中,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的主旨在于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手工课上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胶水等小东西,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3、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具体形象的,通过念礼仪儿歌、玩礼仪儿歌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因此,通过儿歌的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礼仪交往,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上的认同;同时,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化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礼仪儿歌小使者的活动,从每班幼儿中推选出礼仪小使者,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例如,交往礼仪方面歌曲有待客歌:“客人来,欢迎他,请坐下,请喝茶,客人问我,我回答,我不害怕,陌生人。客人走, 送送他。挥挥手,再见吧!”礼貌歌:“小朋友,讲礼貌,见老师,问声早,见同伴,问声好,告别时,说再见,向人家,借东西,说一声,谢谢你踩了人,多着急,快快说,对不起,碰了我,不生气轻轻说,没关系,小朋友,要友好,不要做,小霸王,小伙伴,手拉手,你我他,好朋友。”学习礼仪歌曲:“看老师、看黑板;耳朵专心听,老师讲课用心记,同伴发言仔细听;小手认真做:小手举得高,操作积极参与好;发言声音响:唱歌有节奏,发言要大胆;脑子勤思考:问问为什么,想想怎么办。”
4、通过游戏活动,实践幼儿礼仪教育。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种活动,游戏活动必须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前获得最佳效果。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交往、合作、分享,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进游戏中也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将游戏活动分为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下面我们来分别举例说下。(1)室内游戏案例。在学习“交往礼仪”方面后,我们进行“家里来客人游戏”,有的做妈妈,有的做爸爸,有的是宝宝,有的是客人。游戏结束后,会组织孩子们讨论自己发现的不礼貌行为,一起思考该怎么去改正,也可以说说自己发现的礼貌闪光点,并给礼貌的孩子奖励。游戏中孩子是自由、积极的,教师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游戏中,不仅帮助幼儿了解文明礼仪,也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2)室外游戏主要以大型器械玩具、集体游戏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为此,我们开展了系列游戏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礼仪行为习惯,而且也鞭策着我们作好表率。教师的示范可以通过礼仪行为的导向作用,使规范行为的陈述转变为规范行为的动作系列,使幼儿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5、节日活动的礼仪行为实践。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节日多,有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这一教育契机,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例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Mother's Day),母亲节是一年中感谢母亲的节日,我们可以利用“母亲节”节进行爱妈妈、爱奶奶的教育:节日前,我们设计了有关“母亲节”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向幼儿介绍节日名称、日期,同时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妈妈、奶奶在家中是如何忙碌、照顾他,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爱自己的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们手捧新鲜的康乃馨花、一同唱着《我的好妈妈》,走向自己的妈妈,并把祝福送上的那一刻妈妈们感动的抱起孩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而那一刻,使孩子们懂得了要尊敬长辈、并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同时,也学到了有关节日礼仪、献花礼仪的相关知识内容。
在今天,特别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时刻,交往礼仪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那么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问题也逐渐引起广大社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前3-6岁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话题,不仅应引起广大家长的注意,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缪惠.谈小班幼儿的礼仪教育实践【J】.成功(教育).2009年10月;
2、吴结籽.浅谈小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N】.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2010年05月。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