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海拔千米的鄂南大幕山中,50多岁的沈旺开是咸安大幕乡桃花尖村菖蒲塘小学唯一的山村教师。他孤身在此一干就是33年,让一批批初开懵懂的山里娃走出了大山。近日,记者慕名采访了他。沈旺开是桃花尖村菖蒲塘人,因家境贫困,其姐姐和哥哥没上过学,他从小就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大山深处,他成了“坚守哥”
今年50岁的沈旺开是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菖蒲塘人,从小由于家境贫困,他的姐姐和哥哥没有上过一天学,从而坚定了他“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信念。正是凭着这股信念,沈旺开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勤奋读书、刻苦学习。
上个世纪70年代,沈旺开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在这种条件下,沈旺开在1978年艰难地上完高中。可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他高中毕业后并没有去考大学,而是回到老家菖蒲塘。
回到家乡后,尽管没有跨入梦想中的大学门槛,但沈旺开并没有消沉,在当年通过教育组织考试,被录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那时起,沈旺开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桃花尖村是个革命老苏区,30年前的这里,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而交通闭塞、少有田地,村民生活普遍不富裕。正是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因此几乎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吃这份苦,特别是那些收入本就低微的民办老师。建于1982年菖蒲塘小学处在海拔954米高的大幕山上,一直缺乏师资力量,当地生活贫困的村民根本无力请来老师。眼看着村里的孩子不能上学,感同身受着自己哥哥姐姐的遭遇,沈旺开心情沉重。“既然没人愿意来干,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毅然决定留在山里,当起了一名“孩子王”。
从此,菖蒲塘小学的学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老师,也是这座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

月入五百,他无悔“临时工”
“沈老师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既是学生们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半个父母。”大幕乡泉山口小学的章新义和俞平波两位老师知道沈旺开这位同行的事迹后十分钦佩。也就是在去年,沈旺开终于有了自己的同事了。
被大山包围的塘岭教学点由于年久失修,那间校舍已成危房,村委会准备着手进行维修。但在没有教室上课的期间,沈旺开和他的学生不得已走下山,被安排到大幕乡的泉山口小学。这时,跟随他一同下山的只有8名学生。
到了这里,沈旺开不但认识了新同事,而且由于学生的吃住都可在学校内解决,因此他来到这里后基本上再也不用接送学生,也不用为学生做饭了,但他在这里的工作却依然不会轻松。
在泉山口小学,沈旺开担任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每到周末,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只有沈老师还在留守学校,义务管理学校的财物和维护学校的安全。校长佘继英说,沈旺开给人的印象就是衣着朴素,生活节俭。“沈老师生活上很马虎,可在工作上从不马虎。他的教学质量在大幕乡属于前列,在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教的班在乡里同年级平均分最高。”对于这位“临时工”,校长赞不绝口。
沈旺开的内心也有一份愧疚。去年妻子检查出患有子宫肌瘤,手术费用需要上万元,但靠着他到如今也只有550元月收入的工资,手术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有做,他说他很愧对妻子。
一间平房 他轮班给四个年级授课
大山深处的菖蒲塘小学,朗朗书声和欢笑声传入耳中。“这些书声与笑声的背后,则包含了沈旺开不为人知的艰辛。”陪同人员介绍,菖蒲塘小学是一所初小,只有1至4个年级,一间乡间普通的平房里,4个年的所有学生都要挤在这唯一的教室里,听这唯一的一位老师讲课。学校接收的学生基本上是村里的孩子,生源很少,最多时也就二十多个。尽管如此,沈旺开并没有丝毫懈怠。“这些孩子的父母每天都要在外干活养家糊口,几乎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他们放心将孩子送到学校让我来教,我就必须将他们教好,这样才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也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在课堂上,当沈旺开为其中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时,其它3个年级的学生就坐在位子上自习,每个年级的学生轮流接受他的教导。“没办法,实在是没有人,我只能将学校里所有的事情都扛起来。 ”面对着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沈旺开欣然一笑,又坦言:“我教的主要是语文和数学这些主课,对于音乐、美术那些有益孩子发展多方面素质的课却上得很少,也上得不够好。 ”
“为了孩子,即使清贫,也是幸福的”
就这样,沈旺开将自己的根扎在了家乡,将自己的心扑在了基础教育事业上。冬季的一天,整个大幕山白茫茫一片。“不能耽误孩子上课。 ”这个念头一闪现,沈旺开二话不说就奔出家门……那天,所有的学生都安全到达了教室,一个都没有少。此后,只要是下大雪的时候,菖蒲塘的村民时常都会看到,在路滑难行的大幕山上,总有沈旺开背着学生去学校的身影。2007年,由于生源极少,菖蒲塘这个教学点撤并到同为大幕乡的塘岭教学点。合并后,塘岭教学点原来的老师不愿意留在山里,陆续外出打工。因此,尽管来到了新的教学点,沈旺开却依然只能一个人坚守。仍只有一个人,1至4个年级,一间教室,十来个学生……相同的环境下,沈旺开却有了不尽相同的工作模式:两个教学点相隔5里路,为了学生的安全,他每天早上5时把家住菖蒲塘的5个学生带到塘岭。中午放学后,沈旺开还要在教学点为孩子做午饭,下午放学后再把孩子带回菖蒲塘。沈丹是他的学生之一,每每想起沈旺开的好,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家里穷,很多时候我们还能吃到沈老师家的可口饭菜。”“沈老师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既是学生们的老师,也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半个父母。 ”大幕乡的村民纷纷说。 如今,沈旺开每月拿着550元的收入。他说,为了那些求知的孩子,即使清贫,也是幸福的。(记者林永俊 特约记者付志林 通讯员吴青朋 戴轶民)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