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体育论文-->传统体育-->文章正文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作者 :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12-11-1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成为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推动本民族发展的一种力量。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辅以其他众多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因而,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中国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内而形成的认同感,也就是由于长期的相互依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共同的生活、斗争而形成的对于共同利益密不可分的深刻认识,以及在上述基础上产生的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发展、建设强大的统一国家的共同愿望[10]。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包含着这种凝聚力的品格。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诸条件要求对应公众,而是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不必具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条件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较直接的令人愉悦的主体情感的抒发和宣泄[11]。民族传统体育这一发展特性,使它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吸附了大量的观众,一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举行,使它成为民族文化的盛会,各民族群体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状态往往是民族文化盛会成败的关键,即使是旁观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涌入到民族群体成员当中,为竞赛欢呼鼓劲或沮丧。这种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的竞赛,体现了民族体育活动在态度和行为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集聚于一定的文化运动轨迹,整合为一种带有普遍趋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运动的势态,从而激励广大民众释放深层能力[12]。
    2.5 经济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调节杠杆
  经济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更多地是以生产、生活为根本,与各自的生活、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依懒于经济活动方式的支撑。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与发展,为民族主体强化其利益动机提供了条件。市场经济机制强调公平、有序和守法的原则,而民族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也弘扬公开、公正和平等的精神,它们之间的运行法则、表现形态和内在本质规定的相似性和相同性,加之人们自身的主动介入和不断深化,在步入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轨道中,形成了“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地方民族体育特色。特别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少数民族也在不定期地发展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一步发展,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增多,文体活动多以“家庭为龙头”而举办这一体育形式,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屡见不鲜,它必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模式。同时,民族体育文化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民族团体传到另一个民族团体,向上向下,朝前朝后。其间,既有文化大潮的碰撞,也有润物无声的浸淫,既有压力下的灌输,也有合意中的对抗,使之在经济的建立和成熟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渗透和精神重塑作用,在改造和创造人类自身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充当了两者结合的天然使者。
    3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趋向
    3.1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的象征
  我国形成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共有55个少数民族,91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8%,民族自治地方面积61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4%。其中,大部分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非常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家统一还是分裂,国力强盛还是贫弱,民族和睦还是纷争,都与边疆的稳定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广泛的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内涵,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作用。人类跨入新的千年,新的世纪,中国正在走向空前的大统一,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在我们朝着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就不可能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实现富民、兴边、康体、强国、睦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走产业化的道路,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民族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这个因素能否发挥作用,由人们的最基础的素质决定,即国民综合素质。在多种素质构成的综合成分中,人的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是国民素质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除了抓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州”战略、抓好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外,重要的一点是抓好人口质量,要求劳动者身体健康、体力强盛、精力充沛,具备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能力,使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达到增值的作用[13]。第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加速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推动民族地区民族服饰、活动器材、运动训练等生产的发展;建设一批大、中、小等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民族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促进交通、邮电、商业和饮食等行业的兴起;组织精彩的民族项目比赛活动,设立竞赛场地的广告和电视转播,既可以增加民族地区体育职能部门的经济收入,缓解经费不足的现象。又可以起到传播商品信息、扩大商业需求和推广生产发展的作用;协调体育与有关部门的利益问题,使民族体育与民族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谋求赞助,发售民族体育邮票,开设民族体育网站,发布咨询结果,这是民族地区通过民族体育产业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
    3.3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1953年、1982年、1986年、1991年、1995年和1999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高潮,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
  就56个民族而言,在开拓中华民族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时,与现代体育互相辉映,在人民的体育生活中,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绚丽景观。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接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民族形象。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民族心理,羸弱的民族体质,以致被扭曲的民族外观,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如同阴云笼罩着整个国家,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所表现出抗击外夷,报国图强,誓死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内涵始终与民族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解放事业有着天然、血肉般联系[14]。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动力来自民族的忧患意识,而反作用于民族的自强意识,加之中国现代体育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的震撼了民族的心灵,成为亿万人民社会冲动的结晶,无论在奥运会夺取奖牌,还是在挖掘和继承民族遗产,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诸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15]。中国有近千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堪称世界之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我们先后对武术、围棋、象棋、划龙舟和摔跤项目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改造,已成功举行了国际龙舟赛,围棋、武术比赛。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目前,中华武术体系渐成规模,龙舟竞赛走向世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定期举办,中国民族体育在实践中走向空前发展的新时期[16]。只有体育文化上繁荣和所蕴涵的内在实力,才会使一个民族在世界体育交流中有真正的尊严和自信;一个民族体育文化实力和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不仅是该民族强盛的基础,也是该民族强盛的最终表征。
    4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41.
  [2]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11.
  [3] 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1,95-96.
  [4]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66.
  [5] 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27(4):32-33.
  [6]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72-373.
  [7]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2.
  [8] 李鹏,韩佐生.论现代体育运动人才的地理分布[J].体育科学,1998,18(1):45-46.
  [9] 胡小明,胡英涛,刘靖南.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10] 龚学增.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1998.64.
  [11] 熊志冲.民族体育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17-20.
  [12] 倪依克.中国龙舟文化的社会品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8-20.
  [13] 李桦.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1999,19(4):25-27.
  [14] 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207.
  [15] 刘雪松.论我国民族体育的特色及其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0,27(4):32-33.
  [16] 赵……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3 4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美与时代》城市版杂志稿...
 让快乐体育走进孩子们心中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综述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昌区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研...
 中英校际交流,校园足球添...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
 七年级《篮球运球》教学设...
 我对因材施教的看法
 中职德育课堂的应用表现性...
 肺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治疗问题
 肺结核50例临床治疗
 肺结核病人护理
 农村城镇化探析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国防经济研究
 公共危机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科研院所物业管理社会化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