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引领学生欣赏感悟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而有兴趣进行创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本文将浅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情境,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亲近文学 快乐学习
语文是一门内容最丰富,最接近生活,最有情趣的学科,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学生对文学作品失去了欣赏品味的兴趣,只是将其作为一门学科、一门考试必须应对的学科,不得已而学之。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就是要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的智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领会,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充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兴趣成为自我的高级精神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创设情境,亲近文学,诵读文学作品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强调了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的协同运动。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朗读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对于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集中、记忆效率的提高,对于展开想象、感受情感,以及对语言音韵美的领悟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趣轻松的课堂气氛,创造灵活多样的朗读情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借助插图创设情境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课文配备的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怀念他们……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感悟、体验就能读出感情,读出赞美,这也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的教学中所产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门高尚而富有感染性的艺术,乐曲力度有强弱,旋律有起伏,节奏有快慢。如果把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就更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许多同学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表情丰富地朗读起来。音乐之感人,足以创造一切我们语言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3、借助范读创设情境
叶老说:“在教导学生读文时,激昂处还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能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创设情境,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范读课文,把氛围营造得浓浓的,让学生透过老师的范读急于想用自己的声音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4、借助描述创设情境
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他们透过情感体验很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氛围,从而产生共鸣。
在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能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用自己情真意切的朗读去描绘她,表现她。
二、创设情境,真切感受,走进文学作品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1、重视导入技巧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系住孩子们求知的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情景渲染、悬念设置、实验演示等创设与学习主体相适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遨游,打开思维的闸门,兴趣盎然地走入瑰丽的语文天地,主动地获取新知。
2、借助直观形象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语文教材具有鲜明可感的形象,凝聚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震撼心灵的感染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产生兴趣,通过表象的组合、想象的深化,实现情感的升华。
3、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片断作文创作。
此外,教师还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如: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游戏、参观访问、游览、实地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的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当然,要使学生有感而发,必须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写作热情,才能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一切写作因素有效地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使整个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创设情境”重在一个“创”字。教无定法,创也无定法。一个美好的情境的产生就在于“情境创设者”坚持不懈地钻研、实践。
情境教学,氛围营造,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还学生一个真正学习语文的空间,还学生一个快乐欣赏、创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快乐的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殷显耀等主编的《新教学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年11月。
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语文教育新思维》邰启杨、金盛华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创造心理学》俞国良,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11月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
|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