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管理学论文-->旅游管理-->文章正文
广西梧州骑楼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作者 :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12-11-12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骑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地中海传入我国岭南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是两到三层,底楼的一半为店铺,一半为人行道,二、三楼则“骑”在一楼的店铺及人行道上,故名“骑楼”。
  一、梧州骑楼文化概述
  (一)梧州骑楼的产生和发展。从清朝末年至20世纪四十年代末,梧州一直是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商埠。开埠后的梧州商贾云集,最盛时有商行一千五百多家,素有“小香港”之称。梧州商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需要,于是在二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大量的骑楼,主要运用在商埠、洋行、商场、医院、戏院等建筑实体上。后来由于城市改造等原因,部分骑楼被拆除,目前留存的大部分骑楼分布在梧州河东老城区,占地约1平方公里,含有22条骑楼街,560栋骑楼建筑,街道总长度达7公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最大、最密集的骑楼建筑群,享有“中国骑楼城”之美誉。2002年梧州市政府成立了“中国骑楼城”工程建设小组对其进行改造,于2004年改造完毕。
  (二)梧州骑楼文化特征。梧州骑楼融合了南洋式、哥特式、古罗马券廊式和中国传统式等建筑形式,是中国与西方建筑元素的有机结合。它符合岭南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成为岭南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之一。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贸易非常发达,促使当时梧州市民居和传统商铺改革,形成了骑楼这种新的城市商业经营空间,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是岭南城市的重商性在建筑风格上的表现。这种自然的适应性、社会的适应性、人文的适应性三者统一,集中体现在商业骑楼的身上,成为梧州近代城市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载体。
  梧州骑楼出现在清末晚期,但它留存至今仍发挥着原本的功能,具有经商、居住、购物、观赏等功能,从过去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人们体验和回味的一种文化。然而,骑楼在梧州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它的文化和现实价值,它融合了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是一部记载城市风土人情和岁月变迁的“活辞典”,体现了它的历史承载功能。
  二、梧州骑楼现状
  (一)梧州骑楼现状。梧州市现存骑楼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国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由于骑楼没有得到重视,兴建的一些房屋没有沿用骑楼风格,导致某些地方如大南路、中山路等街道的局部地段出现多处缺口,破坏了整片骑楼街区的整体风貌。加之梧州地势较低,骑楼常年被洪水泡浸,导致外观水渍斑斑,房屋也变得十分残旧苍老。
  2002年梧州市政府对骑楼街的改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历史建筑仍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些自然老化及损毁较严重的骑楼仍未得到很好的修复;一些骑楼因水位低而常年受洪水浸泡等工程问题仍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一些新建骑楼建筑的体量过大,风格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公共休闲绿地;停车泊位明显不足,游客进不来、散不开、出不去。
  据调查,河东骑楼聚集区内许多百年商埠已不存在,大多已人去楼空,已没有当年繁华的街景。有的历史文化旧址也已改作他用,整个街区异常萧条。白天游客稀少,徜徉在街区的大多是骑楼街附近居民,晚上也只有少部分团队及散客匆匆游览后便离去。
  (二)梧州骑楼保护措施
  1、建筑个体保护策略。对建筑个体采用分级保护的方法。对外观、内部空间和装饰均保存较好的,应保护原貌,禁止修建无关的建筑,确保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对那些外观较有特色而内部空间无保留价值的,沿街立面应保留,而对其内部空间和结构加以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针对外观与内部均无明显特色,但结构保护完好的,这类建筑可以对建筑外观适当修饰,内部进行适当改造,保持与周围街景环境相协调。
  2、骑楼风貌保护策略。梧州骑楼文化是梧州城市文化风貌的一部分,它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和面貌,是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地域特色的综合表述和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保护骑楼风貌要通过对梧州地域特色的分析,发掘旧城风貌及文化内涵,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骑楼内外部进行修复,恢复骑楼风貌并与整体环境气氛相协调。
  三、梧州骑楼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骑楼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凝固体,应该得到保护和开发。将骑楼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成为骑楼文化延续的一种较好方式。提出以下旅游开发建议:
  (一)骑楼功能分区设想。根据梧州骑楼街的街区特色、历史功能、建筑质量、密度和保护现状,设置如下旅游带:
  1、骑楼文化旅游带。本旅游带注重对骑楼建筑和骑楼文化的保护,着重向游客展示骑楼建筑和文化魅力。本旅游带骑楼应具备建筑密度大、风貌质量较好、历史功能保持较为完好等条件。据调查,目前桂北路、四坊路、九坊路、五坊路、小南路、南环路和和平路等七条街巷的骑楼群保存较为完好,此区域内有较多历史文物和近现代优秀的建筑实体,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民居的建筑和形式独具地方特色。因此,本旅游带包括桂北路、四坊路等七条街巷,在建设中应遵循“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的原则,注重恢复骑楼原来的风貌。
  2、骑楼百年商埠休闲购物旅游带。本区规划范围包括五坊路、九坊路、南环路、大南路,以上路段曾拥有大量老字号店铺、银号、酒楼以及历史文化古迹,是梧州作为通商口岸和百年商埠的历史见证。本游览区应加强骑楼文化与城市商业中心以及周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联系,恢复部分老字号店铺,增设商业娱乐场所,并利用骑楼街区的文化氛围,开展具有梧州特色的岭南文化传统活动项目,营造独具特色的商务、购物和休闲娱乐环境。
  (二)骑楼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梧州骑楼建筑本身蕴涵了深厚的建筑文化内涵,在骑楼街区还形成并流传有众多文学艺术、名人轶事、社会风尚和民间风俗等人文资源。建议组织相关专家查找骑楼建筑相关知识,搜集相关图片,采访骑楼街居住过的老人,挖掘整理有关骑楼建筑的文化知识、百年商埠的历史、相关文化艺术作品、名人轶事以及一些民间风俗等资料。通过挖掘整理有关骑楼的历史文化资料,对其进行保护性的旅游开发。可以举办“骑楼文化艺术节”,调动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曲、民间文艺等,组织大规模的骑楼文化宣传活动;还可举办“骑楼百年商埠史展览”,展示历年来骑楼街区百年商埠的故事。
  (三)注重骑楼周边环境氛围的营造。规划好骑楼街区的商业生态布局,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美化,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为游客营造舒适的游览、观光、购物和体验环境。首先,因地制宜地对骑楼街区进行绿化,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绿化美化,减少对骑楼整体风貌的破坏,将生态景观和骑楼和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以岭南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骑楼街区的植物种植结构,对骑楼生态环境进行美化;其次,改造、完善骑楼街的基础设施,诸如公共饮水、卫生间、垃圾箱等,增加休闲游憩设施,如休闲长椅、建筑小品、雕塑等;再次,对路面进行修缮,街灯设计与骑楼风貌协调一致。
  (四)培养社区居民及商户骑楼保护意识。由于骑楼建筑特点是下面经商,上面住人,因此,要让社区居民及商户树立保护骑楼建筑及文化的意识,对社区居民及商户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对骑楼建筑及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居民及商户的保护意识,对保护性旅游开发的认同感,在骑楼保护性旅游开发中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经营中能够把有关骑楼建筑、文化以及保护的正面信息传递给游人,正确引导游客游览和消费,成为骑楼保护的形象大使。
  四、结语
  旅游从本质上来说是在经历和体验一种文化。梧州骑楼凝聚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种财富。游览骑楼街,既可以观赏骑楼建筑的绝妙,感受骑楼文化的独特,又可以徜徉在骑楼街区游憩、休闲、购物,体现了骑楼的现代“商旅”文化。目前,梧州市政府正在将骑楼城—龙母庙景区申报4A级景区,这将极大促进梧州骑楼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真正起到弘扬骑楼文化、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目的。■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