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权力的界定
校长的权力
校长权力的维护
校长权力的制约
校长问责制
你认为校长应有那些管理权
事权、财经权、决策权、指挥权
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校产管理权
人事权、财经权、教改权、招生权、奖惩权
决策指挥权、干部任免权、用人权、奖惩权、 财经权
一、权力概述
(一)权力界定
“权”在古代本指秤砣,是一种衡量工具,用以保证分配的公平,通常由部落的头人掌控,后引申为一种管理力量。
在现代管理学中,权力是一种指挥或行动的法定力量。有权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某种权利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一定的行为,在必要时可以请求国家机关(法院、行政机关)以强制力保障实现其权利。
根据权利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民的权利和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以及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务时的职权。职权,也称权力,它表现为强制力和支配力。例如校长有依法管理学校的权力。“权力”与“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权利和权力的区别在于: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性质不同。权利代表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则代表了管理和服从的关系。
代表利益的不同。权利通常意味着个人利益,权利或职权并不代表行使职权者的个人利益。
权利一般是指享有权利的人可以选择行使这种权利,但职权一般指可以而且应该这样行为,不行使职权就可能构成失职,在这一意义上,职权和职责实际上是相通的。
1、权力的构成要素
力主体。即权力的具体归属,也就是由谁来行使权力。
权力客体。即权力控制和支配的对象
权力内容。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命令权、处罚权、裁判权
权力范围。即权限。既包括时间、地域上的范围和限度,也包括包括横向、纵向权限。
2、权力的特点
(1)权力以不平等为内核。权力代表着一定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与强调平等的权利不同,权力以不平等为精神内核。权力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即权力主体不管权力相对方是否同意,都可以和能够单方面确认和改变一定的法律关系、控制和支配他人财产和人身。
(2)权力以公共资源和价值为基础。作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权力关系的一方为什么能够影响或支配另一方?除了权力主体主观上所具有的超过对方的能力或能量外,还有能够为权力主体所控制和支配、同时又是权力相对人所必需的公共资源和价值。没有这一点,权力相对人就会设法逃避权力主体的影响与支配,权力关系也就不会存在。
(3)权力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益为目的。权力源于权利,是公众为了更好地保障和增进自身利益而以明示或默认方式转让一部分自身权利才凝聚成权力。这就决定了权力的设定与行使必须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益为目标,不得以权力设定者和行使者的私利为目标。权力的公共资源基础和公益目的,正是其不同于强盗的手枪和赤裸裸的暴力之所在。
(4)权力具有合法侵害权利和处分公共产品的能力。为了维持权力主体自身的生存与运转,保障和维护公共利益,权力必须有对权利合法侵害的能力(例如收税、征兵),以及对公共产品的处分能力(例如发救济金、提供公共服务)。面对此类权力行为,公民不得以原有权利为抗辩。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并非法侵害公民权利,公民有诉诸法律请求救助的权利。
(5)权力不可自由选择和放弃。与权利不同,权力不能自由选择,而是“应为”;权力行为的目的也不在于权力主体的利益,而在于公共利益,弃权必然使公共利益受损,所以权力不可放弃。在这个意义上,权力与义务相近,或者说权力内含着义务(职责)。
(二)权力来源
表面上看,权力来自上级,最高权力来自万能的上帝。
权力来自公众的认可,来自基层。在群体生活中,有许多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需要有威望的人来处理,人人有权必然造成混乱。所以一个群体的共同事务就交给一个大家信服的人来处理,这就是权力。
东西方都提出过权力源于天的观点,如“天赋人权说”、“君权神授说” 。
前者的目的是强调人人生而有的权力平等,要将有少数人控制的权力还给多数人。后者则剥夺了多数人的权力,无条件服从少数人
天赋人权的观点导致思想解放运动,使统治者的权力得以限制,民权、人权得到尊重;君权神授说导致思想大禁锢、人权的剥夺。
人权与管理权不是一回事,但有直接关联。 人权是做人的基本权利,人人都应享有,如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财产权、工作权、劳酬权、生育权等等。管理权则不是人人都有,它的存在也不以人权的减少为条件,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权。管理权 的运用不能损害人权,更不能剥夺人权。
(三)用权的原则
1、权力层次性原则
任何组织之间存在层次与幅度的关系,权力与此相适应才有效。范围越大,权力层次越多。
权力主体的素质不是无限的,因而权力的运用的有效性也不是无限的。权力越大越外行。
权力层次结构既有利于专业化,也有利于制衡。
2、责权利对应原则
责是任务,权则是完成任务的力量,利是完成任务后的回报。承担多大的任务,就应有多大力量,取得多大成果就应给于相应报偿。
责大权小既不利于完成任务,也不公平;权大责小易导致权力乱用。效大利小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效小利大则易导致争权。
3、责任绝对性原则
权力下放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少,因而权力下放后就不能随意干预。责任并不因为任务分派而减少。权力越放越少,责任越放越多。下级工作出问题,上级首先要承担责任,而不是忙于追究下级的责任。
二、校长的权力
(一)校长权力调查
对权力种类看法不一,多达数十种
对权力名称提法不一,同一权力有数种提法
对权力大小看法不一,同是人事权,有仅指校内教师聘任权,有的则包罗万象
不同的人对校长权力看法不一,校长要求多,教育行政人员主张少
(二)权威的观点
萧宗六教授的高校文科教材《学校管理学》、贺乐凡主编的校长岗位培训教材《中学管理》其共同观点是校长应有人事权、财经权、决策权、指挥权
吴志宏主编的校长资格培训教材《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观点,认为校长应有决策指挥权、干部任免权、用人权奖惩权、财经权
(三)四权质疑
1、双重标准
按照逻辑学规定,对任何事物分类可以有各种标准,但每次只能用一个标准。上述分类采用了双重标准:前二者以管理内容为标准,后二者以管理职能为标准。
2、相互包容
逻辑学分类规则之二是所列子项必须互相排斥,上述两对权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决策指挥权本身包括用人、用钱方面的决策指挥,而用人、用钱本身也有决策指挥、协调控制问题。
3、没有穷尽所有子项
逻辑分类规则之三,分类必须穷尽所有子项。上述两对权力的分类则违背了这一逻辑规则。因为,按照管理内容分,应包括人、财、物、事;按照管理职能分,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
4、权力的提法含糊笼统
校长权力是要行使的,提法必须明确具体才易于把握。上述分类的提法比较含糊笼统,容易造成失权和侵权。如决策权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决策,其深度与广度如何还是不清楚,容易使人造成误解
(四)个人观点
1、校长权力的种类
校长权力按管理内容分类比较合理
管理内容一般包括人、财、物、事四方面内容,具体落实到学校有机构、人事 、经费、教学、校产五方面内容,则校长权力有:机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校产管理权
上述分类的优点在于:
与学校管理内容、校长管理职责范围以及教育法规定的学校权力相吻合
五种权力的提法全面、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掌握
符合逻辑分类规则
2、校长权力的具体内涵
机构设置权
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设置学校行政和业务机构
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原则,不能因人设庙,任意胡来
校长对党支部、教代会、工会等依法确立(行政、业务之外)的其他机构无权处置
人事管理权
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从进到出(聘任、使用、培养、晋级、升职、考评、奖罚、工资福利、退休、返聘)的全部管理权力,教育主管部门可参与聘任程序和平时的监督
有权组建领导班子,校内干部的任用权应在校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用人规范和审批
经费使用权
学校应实行经费总额包干制。校长只负责经费使用,而不负责经费筹集
学校经费使用应有预算、审计,符合财务制度要求
校长有权组织勤工俭学、募捐,但无权巧立名目向学生滥收费,向家长滥集资、滥摊派
教育教学管理权
校长有权开展一切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服务工作都由校长负责。
教育教学管理权还包括招生自主权、教改教研自主权
校长有权抵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干扰
校产管理权
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有形和无形资产
校长有权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添置、维修、使用和保管学校财产。其中大型设施设备的添置维修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
校长无权将学校土地、……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