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发表论文 合作流程 联系方式 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我要注册
职称论文发表网   首页   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理工科论文 |管理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文史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学论文 |政治论文 |试题 |应用文 |论文投稿 |职称评定 |教案 |论文关键词 |电子商务 |体育论文 |学术机构 |发表论文 |教育资讯 |医学资讯 |物联网论文 |中国论文网 |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 本站论文搜索
职称论文 设为首页 职称论文发表网 收藏本站 职称论文发表 联系我们
职称论文  首页-->教育论文-->英语教学-->文章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探讨

作者 :陈巧云更新时间:2012-11-12

职称论文发表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住在汉口网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职称论文网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湖南娄底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
摘 要: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英语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分析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措施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己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结构主义学说在语言学界的盛行,人们研究的大多是纯理论的、封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但从60年代初期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研究重心逐渐从结构转向功能,从孤立的语言形式转向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的功能。语言学界对语言社会文化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瞩目。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相继建立,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Hymes, Canale和Swain在他们的交际能力学说中更是强调了语言的社会特性。交际的有效性已经不仅取决于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更要考虑该语言形式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历史,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尽相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某一种语言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语言的文化特征。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发音器官的形成和交际的需要,逐渐产生了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最有影响的一种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
对文化的定义大体上有这样两种趋向: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方法,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是狭义的界定方法,把文化当作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由于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同的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定义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对文化的概念和范畴的界定需根据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的特点,围绕影响英语理解、交际的种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进行。这就是说英语教学中所研究的文化,是指那些妨碍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材料的影响他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正常交际的文化。
(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H.Glastone强调: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几乎所有讨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学者都认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一点(1)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或思维方式。根据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定义的讨论可以看出:语言是一种构成思想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文化则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交际丰段等内容,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由文化所决定的。(2)思维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思维是内在的,隐性的,其过程、结果需要语台、实物等的帮助来完成。语言储存了前人的劳动生活经验,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整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每个层面上的文化,撇开语言是不可能的。
(二)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制约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语法结构上,包括构词、组句、修辞手法、表现形式、篇章关系等。如在英语中人称、时态、语态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的,而在汉语中,人称、时态、语态的变化则借助词汇和语序来实现。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当一种文化通过语言进入另一种文化中,由于语言结构的不同,文化的内涵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这一点来看,语言又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往往都存在文化缺失现象。由于中西方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所以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具体表现在于:
(一) 中西语言观上的跨文化差异
中西方语言观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语言本质的看法不同。在中国,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把语言仅仅看成表“意”、达“意”工具,由于对语言采取一种实用的态度,这就影响到我们民族总的精神也是一种实用主义。但是,西方人却不赞同只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的态度。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贤哲对语言工具观的批评尤甚,极力强调要重新审视语言的本质。首先,他们把语言视为人的存在形式,认为语言与人的存在具有相对应的结构,语言的世界就是人生存的世界。通过对东西方语言观的比较和探讨,我们发现如果用我们实用主义的语言观来教育学生学习外语,那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对字、词、句的认识,只能认为外语是一门工具从而机械的使用它,而达不到深刻理解的高度,更无法认识所学语言的价值和存在形式,这就是为什么在学习外语时会出现许多无法用汉语正确解释的语言现象的原因。因为它们根植的背景不同,而学生对中西语言观的认识又是不足的,因此,无法理解由语言观导致的文化差异。教师应从比较学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语言观意识。
(二) 英汉词汇上的跨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上的跨文化差异可谓无处不在,它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比如英语常用某物来比喻人或事,如用the melting pot(熔炉)指“美国”,用olive branch(橄榄枝)来代替“和平”等等。又如用动物作喻体来表示人物的某些品质,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些比喻因文化环境不同与汉语有极大的差别。比如:英语的She is a cat.这样一个句子,我们就不能理解为“这个女人很馋”。在英语中“猫”是同“包藏着祸心的女人”这个比喻义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不同的民族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他们只注意到某些事物的某些侧面,并以此做比喻,久而久之,这些比喻便成为语言的固定组成部分,包含了固定的含义。再如英汉成语的含义大相径庭。英语中的成语有的来源于《圣经》,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古代神话传说,有的起源于某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涉及到外国的历史、地理、人物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正因为如此,英语中有许多成语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其真实意思,在教学中,应教导学生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以上只是列举出词汇运用于比喻、成语、习语中的一些文化差异,词汇的范围较广,寻求词汇方面的文化差异,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对大学生全面理解外语词汇和记忆词汇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 英汉句法上的跨文化差异
一提到句法,人们自然把它同语法等同起来。其实,它在其形态和用法上同样体现出许多文化上的差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语言的形态和非形态角度进行分类,分为有形态语和无形态语,前者也叫标记语,后者叫无标记语。根据吕淑汀先生的说法,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无标一记语言。而英语及其它印欧语系的语言形态丰富,是有标记的语言(如用词根或词尾变化区别词类,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等)。汉语中词意意蕴极为丰富,句法常会给丰富的语义关系让步,这一点在语态丰富的英语中是十分少见的。说“作业做完了吗?”可以,说“做完了作业吗?”也行。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按照汉语的语义逻辑生搬硬套显然是不行的。英语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动词的作用非常突出。而汉语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重意合,轻分析,常以名词为中心,主语经常不与动词发生关系,以致我们的学生经常造出一些在英语中不能称之为句子的句子。如:" I tall he short(我高他矮)”,"This book interesting(这本书有趣)”等类似的错句。
三、 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师既应该是语言教师,同样又应该是文化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渗透语言文化知识,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不能为了传授文化知识而在课堂中大讲特讲文化知识,不讲方法,喧宾夺主,把英语课上成历史课。渗透文化知识、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既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注意原则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联系。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二是阶段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渗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前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知识与能力状况。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三是适应性原则;指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应适应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知识教学首先不能脱离语言知识教学而片面开展文化知识介绍,为了文化而大搞文化介绍。教学中既要防止脱离文化的纯语言知识教学,又要防止脱离语言知识的纯文化知识教学,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中应寻求两者间和谐有机的结合,注意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传授文化知识。
(二) 加强文化教学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现象,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教学,注意文化渗透,既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词义挖掘。就是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2)语法提示。既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之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翻译对比。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4)文化旁白。既指在介绍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5)文化作品分析。在国内外的外语教学中,文学一直占有突出的地位。被看作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与国别概况、有关历史和社会的课程和书籍相比,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深刻、全面的材料,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对目的语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而事实是……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1 2
论文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打印本文】【回到顶部
最新上传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模式创新
职称论文
本站推荐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探讨
 “谷贱伤农”解决之道
 基于LBS和O2O的移动...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国际化
 区域品牌培育和提升探讨
 AHP在医药批发企业物流...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与农村水...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高校学生就业与政府政策之...
 农学类专业研究生如何创业
 浅谈科学地管理科技人才
 研发联盟的知识协同效应探...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职称论文发表
所有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导航 投诉建议 服务承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   投稿邮箱:83041061@qq.com    服务热线:027-62220402 手机: 18907137973
    点击及可直接咨询
    联系地址:武汉市江汉区新华下路江花苑13楼   电子地图
  • Copyright (C) 2007-2009 http://www.iss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9016318号
    技术支持:腾浪科技    法律顾问:廖泉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