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物理实验题的发展趋势与备考策略 |
作者 :刘晓青1 阳美艳2 | | 更新时间:2012-11-12 |
|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发表 专业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 | |
住在汉口网 | 住在汉口网是一个专业提供汉口房产信息、车辆服务、生活服务、招... | |
职称论文网 | 职称论文网提供:发表论文、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职称论等服务。 | |
|
广西南丹县高级中学 邮编:547200
摘要:物理实验的考查,是高考物理试题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新型物理实验,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将实验器材、原理、方法重新组合,完成新的实验目的,对学生由“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变为“发现者”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 实验 趋势 策略
物理实验的考查,是高考物理试题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新型物理实验题,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将实验器材、原理、方法重新组合,完成新的实验目的,对学生由“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变为“发现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迁移
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是实验的灵魂,实验方法、步骤、器材的选用、数据的处理都是从实验原理中派生出来。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如何实现原理和方法的迁移,是创新实验题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查的一大亮点。
例题1、(2007南宁模拟)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在这样的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圆弧状的游标尺,如图1所示(图中画出了圆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尺)。圆盘上刻有对应的圆心角,游标尺上把与主尺上90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10格。试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读出此时游标上的0刻度线与圆盘的0刻度线之间的夹角为————-————————。
分析:因为游标尺上把与主尺上90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10格,我们很 图1
自然地把精确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的方法迁移到这里,就可得到该游标尺的精确度为0.10,主尺上的整数部分为190, 游标尺上的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第26条刻度线相重合,则其小数部分为0.10×7=0.70,故夹角为19.70。
二、实验仪器由常规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实验仪器由常规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是创新型实验另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更高体现,也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例题2、(2008届全国高三联考)有一种在工厂中实际使用的游标卡尺如图2所示,它是普通卡尺的变形,这种卡尺专门用来测量较大型的圆柱形或球形工件的半径,它把普通卡尺的两个测量爪改成了斜的,两个测量爪与主尺都成126052/12//的角(图中的∠DAC=∠EBC=126052/12//,已知tan63026/06//=2.0000)其它部件未作改动。两个斜爪之间不放被测工件而将游标移到最左端时(A、B点重合),游标尺的“0”刻线恰好与主尺的“0” 刻线对齐;现在两个斜爪之放上被测球形工件,使工件与主尺、两斜爪都相切,即共有三个切点,如图中的D、C、E。
(1)这种改造后游标卡尺在测量中可准确到————————mm 图2
(2)简要说明这种卡尺在测量较大型的圆柱形或球形工件的半径的原理——————————————————————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验仪器由常规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创新实验题。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接触的游标卡尺是普通直角的,未见过这种变形的游标卡尺,为此,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而实际上,它的原理和方法与常规游标卡尺并无二样,只要我们善于把书本知识提升为能力,实现知识的转化,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图3
(1)0.05mm
(2)如图3所示,在△OAC中,OC=AC•tan63026/06//=2AC,圆的半径R=OC=2AC=AB,AB就是游标卡尺移动的距离,因此, 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圆柱形或球形工件的半径。
三、实验方法的求新 实验过程的求简
实现相同的实验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如何探求新的实验方法,力求实验过程最简,实验操作最方便,是创新型实验最根本的体现。
例题3、(2007广西模拟)如图4所示的实验中,两球同时落地,说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5的实验:将两个斜滑道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最下端水平。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 图4 图5
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面吻接,则他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
分析:这是探求平抛运动规律的一道创新设计型实验,它用最简的实验器材,创新的实验方法,把平抛运动规律描述得清晰明了,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1)、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
(2)、现象是球1落到光滑水平面上并击中球2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实验结果的探究与预测
高考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由传统性向探究性与预测性发展,是近年来高考实验创新的主流.
例题4、(2007年连云港高三调研)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材料叫纳米材料,其性质与处理前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如机械性能会成倍的增加,对光的反射能力会变得非常低,熔点会大大降低,甚至有特殊的磁性质。
现有一种纳米合金丝,欲测定其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长度L、截面直径D的关系。
(1)、测量上述物理量需要的主要器材是:———————、———————、———————等。
(2)、若实验中测量的数据如图6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请写出x与F、L、D间的关系式:x=——————————。(若用到比例系数,可用k表示)。
(3)在研究并得到上述关系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只需写出一种)。 图6
(4)若有一根合金丝的长度为20cm,截面直径为0.200mm,使用中要求其伸长量不能超过原长的百分之一,那么这根合金丝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
分析:此题考查了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探究,突破了传统的实验考查方式,对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各种能力及发散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测力计、刻度尺、螺旋测微器
(2)、由提供的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当原长、直径一定时,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当直径与拉力一定时,伸长量与原长成正比,当原长与拉力一定时,伸长量与直径成反比,这是一种典型研究物理方法动用,控制变量法。x=kFL/D
(3)、控制变量法
(4)、由上面的探究结果,最大拉力为62.5N
五、实验条件和实验情境的迁移与发散
实验条件和实验情境的迁移与发散,也是创新型物理实验发展与设计的趋势,有力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题5、(2005江苏高考)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的干涉实验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7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平面镜,试用平面镜作图法画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 图7
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 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x的表达式。
分析:这是一道设计新颖,很有创意的实验题,其实际是实验条件和 图8
实验情境的迁移与发散。对于双缝干涉原理的理解很重要,关键是杨氏的“一分为二”的实验设计思想,光源S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S构成了相干光源。只要学生能从新的情境中去找学过的情景,将实验条件与实验情境迁移与发散,问题就变得清晰明了。
(1)、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如图8所示。
(2)、△x=Lλ/2a
六、实验思想的运用与提升
实验思想是进行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是创新型实验设计的根本,其思想的运用与提升,是实验考查另一热点。
例题6、(2007重庆高考)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题图9)、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拉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 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图10),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钢板受的最大浮力为 . 图9
③、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④、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 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图10
(1) 分析:这是实验思想:模拟法的典型应用,我们知道,进行物理研究时,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实验,为此,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因素,使之与自然现象有一定的相拟性,从而在模拟的情形下进行实验,真所……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职称论文发表网http://www.issncn.com
|
|
|
|